为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,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与育人能力,9月23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学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周有国作题为“AI时代如何做合格职业技术大学思政课教师”的专题报告。院长祁欢主持报告会,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会。

报告伊始,周有国校长以近期热门的AI教育应用案例切入,深刻指出AI时代思政教育正经历从“知识传授”到“价值引领”的范式重构。他强调,对于培养未来大国工匠、能工巧匠的职业技术院校而言,思政课不仅不能缺位,反而应借助AI之力,在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中焕发新的生机。
报告中,周有国校长从“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、政策及我校面临的主要任务”、“AI时代如何做合格职业技术大学思政课教师”两个方面展开了深入阐述:
周有国校长指出,近年来,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举措密集出台,有力支撑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。 作为扎根信阳老区、办学历史悠久的职业院校,我校应该准确把握“职业教育前途广阔、大有可为”的科学论断,深刻领会以“办学能力高水平、产教融合高质量”为导向的“新双高”建设内涵,锚定升本发展目标,主动作为、大胆改革、积极创新,全力创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贡献,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“大有可为”的殷切期盼转化为“大有作为”的生动实践。他强调,新形势下,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以省示范马院和职业技术大学马院为标准,着力构建专业群思政育人体系,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,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、爱国奉献、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如何成为AI时代的合格职业技术大学思政课教师?周有国校长提出,合格思政教师的核心能力在于“AI不可替代的育人智慧”——即情感共鸣、价值判断、思想引导和人格感染。为此,思政课教师应以下三点做好本职工作:一要苦读。通过勤学苦读,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;二要笨想。基于苦读,对教学内容深入思考,提升理论思维能力;三要多练。要结合教育教学搞好科研,关注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做好教科研。
报告最后,周有国校长勉励全体思政课教师,要做好与辅导员、专业课老师、产业导师(企业工程师)的结合,要聚焦“学生特点、职业教育特点、思政课自身的规律特点”讲好思政课,锤炼好“传承中国传统文化、掌握职业教育政策、熟悉产业行业专业、讲好高职院校思政课、深挖用好大别山红色资源”五种功夫,做新时代大学生的“引路人”。

最后,院长祁欢作总结发言。她感谢周校长的精彩报告,并指出本次报告为我院思政课教学改革打开了新视野。她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主动学习、积极拥抱智能技术,将报告精神转化为教学实践,努力打造一批“学生喜爱、终身受益”、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AI赋能思政金课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。
与会教师纷纷表示,报告内容高屋建瓴、案例丰富、指导性强,未来将不断提升自身数字素养,探索人机协同的思政教育新形态,确保AI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。(供稿部门: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容审核:祁欢 通讯员:曹涌)